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如何不聽話,如何與老師鬧別扭,上課如何不專心聽講,做作業如何磨蹭等。實際上,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,與家長的教育和個人行為是分不開的。作為家長,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及學習能力,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,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。
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都會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得經驗與方法。因此,家長作為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,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,也就是說,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是影響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。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只是一味地譴責孩子的行為,而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,其教育效果往往不佳。
因此,要想解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等問題,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做出表率。具體地說,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。
首先,家長愛學習、求上進、尊重文化、有教養、作風民主、舉止文明,就會給孩子提供積極的榜樣作用。
特別是家長的學習興趣,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、學習態度,以及學習時的專心程度,從而間接地影響了學習成績。孩子如果生長在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的環境中,就很容易自發地學習,以致養成一種自覺學習的行動,而這種自覺的學習行為中,孩子很容易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。因此,家長應以身作則尊重文化、好學上進,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。
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總能聽到有些家長說“你就玩吧,等上學有你好看的”,“現在沒人管你,等上了學就會有老師來管你了”之類的話,其實,家長的本意是想讓孩子珍惜時間,沒曾想,這樣的話告訴孩子的潛臺詞是:“學校生活是很痛苦的。”而這種負面的信息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,影響到孩子對上學的渴望,在上課時,如果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當然就會影響到學習成績了。
此外,家長除了要告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之外,還應該以身作則,做事情的時候專心投入,玩的時候也盡情盡興。家長的這些做法會給孩子留學深刻的印象,并以此為做事的準則。
總之,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等問題與家長的言行是分不開的,家長的言行舉止、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示范作用。由此,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注意力習慣,首先要從自身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