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即專心于某事物的能力,是智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它包括四種品質,即注意的廣度、注意的穩(wěn)定性、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,這是衡量一個人注意力好壞的標志。要想對孩子進行
注意力培訓,首先就要針對孩子的注意力品質來進行訓練,下面就為您分別講一下注意力的這四種品質。

一、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就是注意的范圍,它是指人們對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間內能夠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。它反映的是注意力品質的空間特征。
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廣度。一般來說,孩子的注意廣度要比成年人小。但是,隨著孩子的成長及有意識的訓練,注意廣度會不斷得到擴大。擴大注意廣度,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。
二、注意的穩(wěn)定性 注意的穩(wěn)定性也稱為注意的持久性,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活動上所保持時間的長短。這是注意的時間特征。但衡量注意穩(wěn)定性,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,還要看這段時間內的活動效率。
注意的穩(wěn)定性有狹義與廣義之分。狹義的穩(wěn)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維持的時間,如長時間看電視、讀一本書等。但人在注意同一事物時,很難長時間地對注意對象保持固定不變。廣義的穩(wěn)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項活動上保持的時間。在廣義的穩(wěn)定性中,注意的具體對象可以不斷變化,但注意指向的活動的總方向始終不變。
同注意的穩(wěn)定性相反的表現是注意的分散。注意的分散,又稱分心,是指在注意過程中,由于無關刺激的干擾或者單調刺激的持續(xù)作用引起的偏離注意對象的狀態(tài)。
三、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和活動。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實踐活動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如教師需要一邊講課,一邊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;司機需要一邊駕車,一邊觀察路況。事實證明,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,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“一心二用”,甚至“一心多用”。有史料記載,一位法國學者當眾表演,能夠邊朗誦詩歌,邊做數學運算。
四、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,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。例如,在學校課程安排上,如果先上語文課,再上數學課,學生就應根據教學需要,把注意主動及時地從一門課轉移到另一門課。
在注意的四種品質中,注意力的穩(wěn)定性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。可以說,穩(wěn)定而集中的注意力直接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的發(fā)展。因此,良好的注意品質既要求孩子能夠持久地穩(wěn)定注意,又要求孩子能夠主動、迅速地轉移注意。
當然,每個孩子的注意品質都是不一樣的,有些孩子注意廣度比較好,有些孩子注意穩(wěn)定性比較好,有些孩子則是注意分配和注意力轉移比較好,這些差異都是因人而異的。作為家長,我們不可過于強求孩子每一種注意品質都很杰出。只要在生活中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和訓練,就能很好地培養(yǎng)孩子的注意力。